■話題背景
從1949年被分配到華中銀行江淮分行(市人民銀行前身)工作開始,張儀賓在市人民銀行工作長達四十多年,目睹了新中國由接收國民黨的爛攤子,到全面建成小康的社會主義國家;親身見證蚌埠市由解放時的電燈不明、馬路不平,到現在建成為現代化的城市;親手澆灌著我們的金融業,由一家人民銀行,生長為星羅棋布遍及全市的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
70多年來,蚌埠金融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改革激蕩,為經濟社會發展負重前行、開拓創新作出的巨大貢獻,讓94歲的張儀賓至今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
蚌埠新聞網記者 郝玉琳 文/圖
張儀賓
【人物簡介】
張儀賓,1927年12月出生,懷遠縣人,高級經濟師。1949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1953年9月入黨。歷任蚌埠市人民銀行科長、辦事處主任、副行長、行長等職。曾被選為蚌埠市人民代表大會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十屆代表。曾被市政府聘為蚌埠市工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專家,經濟信息研究所所長。先后獲得蚌埠市優秀黨員、安徽省人民銀行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1986年6月,作為市人民銀行代表出席全國金融系統先進單位和勞動模范表彰大會,與總行行長陳慕華等領導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留影。
1991年6月離休。
【老驥伏櫪】
拜訪張儀賓行長,是在夏末的一個小雨天氣。步入市人民銀行北側的老舊宿舍區,頗有年代感的住宅樓一樓,就是這位老行長的家。尚未見到老人家,我們首先看到了他的簡樸生活。面積不大的客廳,放置了幾把椅子和茶幾已稍顯擁擠。上午10點,昏暗的房間里看不清人臉,只能打開日光燈照明,泛潮的天花板已經爬上薄薄一層霉斑……整潔卻老舊的客廳里最醒目的物件,是老人家八十壽辰時老友的賀詩——“金融事業日蒸蒸,守職盡忠五十春,坦蕩無私成淑范,怡情漫步期頤程?!?/p>
張老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襯衫、拄著拐杖迎接我們,笑容和藹,聲如洪鐘。雖然已經耳背得很難聽到提問,但他仍能通過“筆談”的溝通方式,與我們侃侃而談。說起這70多年間的一幕一幕,他印象深刻、記憶清晰,仿佛那一樁樁、一件件,就發生在昨天。
家庭成分高,更要嚴格要求自己
我出身于農村世家,父親一輩子從事中醫,我剛上小學時,家鄉仍屬國民黨管轄區,但離家鄉只有30華里的懷遠縣城,卻駐扎著日本人。因此家鄉經常受到日本飛機轟炸,我一個知識淵博的中文老師,就死于日機轟炸。
同村有幾個青年,跑日本侵略者的反,被日寇的野炮打中,也被炸得粉身碎骨。我們全家怕被日本人殘殺,只得用牛車帶上糧食和行李,向家鄉的西南方向跑反,坐船行到茨河中間時,日本人的飛機來了,在我們頭上盤旋,用機槍向我們掃射。周圍的河水,都被打得啪啪響,我家非常幸運地沒有被擊中,躲過了一劫??箲饡r期,除了這些親身經歷,我還了解到太多日寇殘害中國人的事實,那時我年紀還小,但戰爭年代的孩子更早懂事,除了深感自家能夠活下來是多么幸運,更打小就從內心最深處仇恨日本侵略者。
1948年春,我在懷遠淮西中學(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讀高中,教我們英語的教師是美國人,后來他奉命回國了。10月,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變化,學校里有錢的學生,都紛紛轉學到上海、南京、浙江、皖南一帶就讀。那個學期近期末時,淮海戰役戰場上白天的炮聲,晚上的火光,我們都能聽得清、看得見,但留下來的同學們都照常學習、考試,直到正常放寒假。
1979年,張儀賓主持金融會議
1949年2月,我從同學王振萱那里了解到進步思想,想為新中國貢獻一分力量,隨后考進華中銀行江淮分行訓練班。在這里,我接觸到了更多先進的政治理論思想、國內戰爭形勢,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要解放全中國,要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要為共產主義奮斗,參加銀行工作就是參加革命等。3月,在解放軍渡江前夕,我提前從訓練班畢業,被分配到華中銀行江淮分行出納部門工作,5月,華中銀行江淮分行改組為中國人民銀行蚌埠支行。
參加革命工作的過程非常順利,與之相比,我的入黨過程則經歷了一點波折。我行第一個黨支部1949年1月20日隨著蚌埠市的解放而成立,當時并不對外公開,隨著國內戰爭形勢的發展和革命政權的鞏固,1951年對外公開。以后對極個別經過長期考驗,并且在行動上思想上確實忠于黨的事業、又具備入黨條件的人,才發展吸收入黨。經過人生觀的教育和解放區來的干部的言傳身教,經過“土改”、“三反”和“五反”,目睹黨的方針政策的實施,使我深受感動,向黨組織提出入黨要求。之后兩位入黨介紹人對我進行了考察和幫助,1952年9月,支部召開全體黨員會議,對我的入黨要求進行討論,在提意見環節,自開始到結束,發言者一個接一個,激烈的程度雖不算暴風驟雨,但也不是和風細雨,坦率、嚴格、尖銳,會議最后,黨支部書記王槐同志也未叫大家表決同意不同意我入黨,而是宣布會議第一階段結束。會后沒幾天,支部怕我未遇過這樣的場面,思想壓力太大,找我談話說:“每個同志所提的意見都是本著對黨負責的態度,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精神,你聽了以后有什么要補充的就補充,沒有的話要經得起組織上的審查;會后我們會對你負責,把有關問題弄清楚;會上大家向你提的優點要發揚,缺點要努力改進?!?/p>
我自己也冷靜分析:大家所提意見都集中在我的家庭成分、個人歷史和社會關系。我雖做了介紹,但大家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家庭成分高一些,我對自己的要求更應該嚴一點,要求參加光榮的中國共產黨的信念,不能因為大家提了意見而動搖。我更強烈地感到,每個黨員為黨把關的責任心是可貴的,把一個歷史、社會關系、家庭成分不清的人弄到黨內來,不是為黨增光彩,而是影響黨的威信。每個共產黨員都是勇于和敢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人。我也真正體會到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真不容易,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到1953年9月,支部再次召開全體黨員會議,黨組織針對上次所提的意見,調查后向大家作了說明,我順利地通過,被接納為中共預備黨員,之后按期轉正。
在轟炸威脅下代收公債
蚌埠解放后,金融方面的任務也很重。根據軍管會的指示,首先我們行要把國民黨政府發行的金圓券限期收回,停止在市場上流通;同時把大量的解放區發行的華中幣和北海幣等貨幣投放出去,以換取市場上的舊法幣。其次,解放軍要打過長江去,規定每位軍人身上只準帶人民幣和華中幣,其他各解放區的貨幣要在蚌埠兌換成人民幣或華中幣。因為東北、北方、西北來的解放軍南下,大都通過蚌埠淮河上搭的浮橋(大鐵橋被國民黨撤退時炸毀),這樣蚌埠江淮分行兌換任務也就繁重了。第三,根據上級指示要發放貸款,支持工廠開工生產,商店開門營業,繁榮市場。特別是上海南京解放以后,市場上投放與回籠的貨幣日益繁忙,人員不夠,行領導就從多方面組織力量,隨著任務的增加,出納人員不斷增多。
在眾多任務中,有兩項我自己具體參與過的,至今記憶猶新。一是代收公債的時候。1949年春天,國家發行勝利建設公債,由人民銀行負責收款,并負責代發債券。我市鐵路系統職工多,認購的面廣,每個人認購金額又?。ㄕw工資水平所限),鐵路管理部門為了減少麻煩,商請人民銀行去直接收款。頭一次,由我去執行這個任務,到火車站開始工作不久,約九點鐘,國民黨飛機來了。由于4月上旬國民黨飛機曾來轟炸過寶興面粉廠和淮河浮橋,所以這次軍管會警報拉響,大家都十分緊張,這時我也顧不得請火車站的領導派人陪著我照顧一下錢款安全,便背著半麻包鈔票,一個人跑到現在的珠城賓館東邊方向蹲下。好在這一次,只聽到飛機的聲音,未丟炸彈。警報解除后,我又回到火車站收款。到下班前,我背著大半包鈔票安全地回到行里,錢賬相符后,完成了任務。
還有一件是復點銷毀解放區貨幣。1950年人民幣完全統一了貨幣流通市場,解放區的貨幣基本上由人民幣收兌完畢。1951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皖北分行下達銷毀令,我行發行庫內存放的解放區回籠券,一律銷毀。
皖北人民銀行、皖北行署財政廳、皖北行署監察院、皖北區紀委、皖北行署公安廳組成檢查組,駐在蚌埠,對要銷毀的回籠券進行抽查,抽查時,市里對口部門,也派相應的人員參與檢查,最后相關數字完全正確,皖北行署和市幾個主管部門公章蓋好后,準備執行銷毀任務。
1951年國慶節前后,銷毀的那天,組織相當嚴密,市搬運公司僅有的幾輛汽車全部出動,公安局沿途秘密監護,行署、市檢查人員和市人民銀行的同志分工并負責每一輛車的押運。在市體育場銷毀現場,我們出納科的同志,把麻袋里裝的鈔票,一包包地拆開,一垛垛地擺得整整齊齊,由省市檢查組驗收無誤后,開始拆捆解把、點火銷毀,從上午一直燒到下午下班后才結束。銷毀工作為什么得到如此重視?不僅因為是大量解放區的回籠幣,還因為這次銷毀在蚌埠乃至全省都是第一次。這次銷毀的金額:華中幣33.4億元,華中銀行本票2000元,北海幣33.8億元,中州幣7.9億元,冀南幣4.9億元,晉察冀幣157萬元,西北農民銀行券270萬元,長城券38萬元,淮河券1.5萬元,淮南幣250元,淮北幣650元,鹽阜幣310元,皖北券33.4元。
發展多門類金融機構
1956年,我到上海財經學院學習,之后回到蚌埠,繼續在人行工作。之后的二十多年,蚌埠金融業經歷了一些起伏,在改革開放后,迎來了全新發展時期。人行一家辦理國內所有金融業務這種大一統的模式已不適應經濟金融發展需求。因此國家逐步對金融體制進行了改革。
就我市而言,金融體制改革進行得有聲有色,總體來說,就是發展多門類的金融機構。首先是把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從人行分離出去。我們又在全省第一家成立了信托投資公司和城市信用社;此后又成功地完成了全國僅有兩個城市試點的住房儲蓄銀行的設立(另一個是山東省煙臺市);緊接著我市在全省又較早地恢復和建立了交通銀行。這些機構的早期情況,我都有些粗略了解。
農業銀行:農村金融從解放初期就是人行業務的一部分。組織形式上,1950年就成立了農村金融服務組,后來又改成郊區農村金融營業所,隨著業務量的增大,后又改名為人民銀行郊區辦事處,專司農村金融業務。上世紀60年代曾短暫劃出又并回。1980年7月再次單設,一開始稱農業銀行蚌埠辦事處,1981年改為中國農業銀行蚌埠市支行,原郊區辦事處的幾乎全部職工和所有財產、資金原封不動地一并劃給他們。
農村信用社:1956年由我市人行組織起來,在此之前于1953年,由市人行農金服務組出面組織了農村金融互助組。農村信用社業務上、方針政策上屬于人行領導,但平時我們很少過問;每個公社都有農村信用社,但人行郊區辦事處,對每個公社也派了農金員,兩方都發放貸款。
中國銀行:在蚌埠金融史上是“老資格”,1912年2月在北京成立總管理處,當年即在蚌埠二馬路籌建分支機構,可見津浦鐵路通車對蚌埠的繁榮影響極大。1914年元月中國銀行在蚌埠的匯兌所開業,1916年3月改為支行,下設經一路辦事處。從1912年到1948年底蚌埠僅銀行就有27家,如國民黨的中央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等。而中國銀行是最早的一家,對蚌埠經濟繁榮起了一定促進作用,隨著經濟發展,1934年蚌埠中國銀行又在徐州、宿縣、臨淮關、明光、合肥、淮南等地設辦事處和收付處。該行1929年之前還代理過中央金庫。改革開放后,1980年我行就經省人行批準建立起中國銀行,這在全省是第一家,對外掛牌是中國銀行蚌埠支行,在人行內部則是科級建制,配七八個同志專門辦理外匯業務。后來,為適應對外開放需要,該行在1983年也從人行劃出去,單獨成立中國銀行蚌埠支行。
人保公司:早在1949年12月份就在蚌埠人行內成立了,一開始叫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蚌埠辦事處。1950年7月改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蚌埠支公司,后來體制調整,該公司劃歸財政部系統領導。1958年以后,中央經濟管理部門研究,認為限于當時的經濟體制,保險業務發展土壤不足,遂將該公司撤銷,機構人員等又并入人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1980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得以恢復,各地市人行內部恢復保險公司,并正式對外掛牌,對內是人行副處級建制。根據經濟發展,保險公司業務迅速擴大,1983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又成建制地從人行劃出去。1996年5月,市人民保險公司又分設出市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城市信用社:1984年,我行在全省第一家成立了城市信用社,后又在東中西各經濟發達地段成立了四個信用分社。這是為了滿足中小企業和已經發展起來的大量個體工商戶辦理存放款和匯兌業務的需要設立的。當時我市二馬路小商品市場已興辦起來,后來發展成為全國有名的小商品市場,廣大個體工商戶到大銀行辦理業務排不上隊,城市信用社的設立,正好適應了他們的要求。鑒于全國各經濟發達地區不斷地建立起眾多城市信用社,人總行從1989年開始因勢利導,批準成立信用社較多的城市組建城市信用聯社,統一管理一個城市的信用社,我行聞風而動,抓緊籌備。1990年8月,我市在全國第八個獲批成立城市信用社聯社。
歷經1980年代金融體制改革
工商銀行:根據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人行要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必須把過去經辦的具體業務都劃出去,農行、中行、保險公司陸續劃出后,工商銀行是最后劃出的。1984年在財務上與人民銀行分開,對外則仍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1985年開始人員、財產和所有信貸資金等按照規定全部從人行劃了出去,單獨對外辦公。此舉是人民銀行脫胎換骨的職能調整,之后專司中央銀行職能、不再辦理具體業務。
住房儲蓄銀行:1986年,國家推行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并確定山東省煙臺市、安徽省蚌埠市為改革試點城市。與之相配套,兩個試點市要成立住房儲蓄銀行。凡參與房改的職工,在住房儲蓄銀行存100元存款,可以貸到300元的貸款,存款越多住房貸款比例越高,且利息也比從其他行借款優惠。住房儲蓄銀行的資本金4000萬元,地方財政負責撥50%,其余的比例由我市四家國有銀行按照總資產的比例分攤后拿出。幾年后,房行的攤子越鋪越大,三個市管縣都成立了下屬的縣支行,市區又成立了東中西三個辦事處。在后續的改革中,上世紀90年代末,該行并入市商業銀行。
交通銀行:該行總行成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它經歷了滿清王朝,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時期,解放后我人民政府進行了接管和整頓,1956年我市在中山街原交通銀行舊址,又恢復開業。1958年以后,該行成建制地并入了財政系統,以后又由財政部管轄的建設銀行進行了接收。1986年,國務院決定恢復交通銀行,總行設在上海,成為我國第一個綜合性改革股份制試點的商業銀行,它打破了按行政區劃設置機構的老辦法,改為按區域的中心城市設立;我省設立最早的城市是省會所在地合肥市,然后就是蚌埠了。我市于1988年下半年就開始申請恢復交通銀行,但因為條件嚴格,人總行要看申請的是不是區域的中心城市。而且人總行每年對交通銀行總行批設機構有總量控制,要求批準一個就要建成一個,一定要有效益,所以有時批的很少。經過漫長曲折的過程,我們多次去交通銀行總行、人民銀行總行爭取,1991年4月28日,蚌埠交通銀行終于正式對外開業。
蚌埠證券業務部:1989年夏,在市工商管理局登記同意后,我們與市財政局商量,在城市信用社聯社營業間內,成立一個證券業務部,這當時在全省是獨一無二的,它的業務性質與現在的證券公司有本質不同,證券公司經營上市公司股票的買賣,而證券業務部純屬國家債券買賣,根據上海國債市場行情,我們公布上海國債的買價與賣價,經營時收取手續費,這就解決了市場上的余缺調劑,也打擊了長期解決不掉的黑市交易,所以自開始對外營業后,業務持續看好,特別是我們代理發行國債,代理兌付國債時,等待辦理業務的顧客都排長隊。1991年之后,證券業務被并入了剛成立的蚌埠證券公司。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