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郝玉琳/文 通訊員 李向前/圖
【閱讀提示】
暑熱盡,稻花香。秋分又至,豐收在望。瓜果飄香,稻浪陣陣,無垠的田野里滿是收獲的景象;蝦蟹滿塘,荷包鼓脹,不盡的喜悅寫在鄉親們的臉上。2018年,國家把“秋分”這個節氣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一幅幅“慶豐收、話豐收、享豐收”的美麗畫卷在淮畔珠城徐徐鋪開。
禮贊豐收,歌頌黨恩。讓我們一起傾聽鄉音講述的農業強、農民富的收獲故事。
綠水青山 “蟹王”身世不凡
“重達528克!2021年的蟹王就是它了!”9月23日,五河縣沱湖鄉,農民豐收節的慶?,F場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蚌埠的農民豐收節,以五河螃蟹節為主場,而將現場氣氛推至最高潮的,無疑就是“蟹王”的評定了。安徽省湖發原生態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只參賽公蟹以528克的重量拔得頭籌,隨后在義拍中拍出了9萬元的高價,而這筆錢將被用于公益事業。
“今年又是個豐收年?!焙l原生態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周超滿面喜色,“今年的產量和去年差不多,但是品質更好,價格比去年又有所提高。參加這樣的活動是我們展示自己品質的好機會,捐一只蟹王算什么!”在沱湖邊養蟹已經20年的周超第二次參加“蟹王”評選就摘得了最高榮譽,豐收節活動對沱湖螃蟹品牌、形象的提升作用,周超有著深刻的理解。
周超說,20年來自己逐步擴大養殖面積,目前在五河東劉集鎮的張家湖、小圩鎮的上殿湖、武橋鎮的天井湖都進行了大面積養殖,今年公司大約能產出20萬斤螃蟹,目前自己也比較看好市場銷售。
但這個養出“蟹王”的企業,卻有更讓記者好奇的點——“周總,您的公司名字很有意思啊,難道不是XX養殖公司或XX水產公司嗎?為什么叫湖發原生態管理有限公司?”
金秋是最美的收獲季節。圖為水韻五河,大地披金。
“因為隨著企業發展,我們切身體會到了生態環保的重要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說得可太對了!”周超介紹,自己以往也曾經高密度養殖螃蟹,多年經營后發現養出來的螃蟹不僅個頭越來越小,而且品質和口感也參差不齊。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導下,周超眼見著沱湖上昔日圍網密布的“水長城”恢復成煙波浩渺的大水面,自己也按照要求、根據培訓的新理念開始降低養殖密度,現在一畝水面只投放蟹苗約600只?!皼]有好水,哪來的好螃蟹?”說起現在的成績,周超說,自己很感謝縣農業農村 部門每年的定期上門培訓,將科學、生態養殖的理念培育起來。如今螃蟹單產雖然有所下降,但個頭、品質、口感都在提升,售價也逐步走高,今年的“蟹王”就是生態養殖最好的范例。
嘗到了生態養殖甜頭的周超,也在傳統的養殖之外,開始涉及湖泊生態管理修復。2018年末注冊成立的湖發原生態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包含了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管理、生態資源監測等。種植水草、大面積投放螺螄、監測和改善水質……公司也將越來越多的“蟹功夫”下在了養蟹之外。隨著品質的提高、品牌的建設,“網銷全國”正成為農民們新的目標。沱湖邊正在建設的四層3000平米的電商中心,就讓周超和他的同行們充滿期待。
同樣充滿期待的,還有合肥農交會上看好五河螃蟹的客商們?!皫サ臄盗坑邢?,轉眼就銷售一空,有的企業已經賣起了‘蟹卡’,這說明市場對這一產品的認可?!笔修r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科長葛春暉說。26日,帶著對蚌埠農產品的充分信心,他即將在河南駐馬店參加第24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而此次,蚌埠也是代表安徽省參加大會。
穩糧增收 致富黨旗領航
9月末的清晨已有些涼意,茨淮新河靜靜流淌,潤澤著金秋的田野。天邊剛剛露出微光,張春連就和十余名農業工人一起,帶著工具來到水田邊四處巡查,檢查稻田水位高度、投食、除草、起地籠,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2018年注冊公司,從小心嘗試到擼起袖子加油干,兩三年間,一望無際的2000畝稻蝦田不僅為張春連的皖浙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帶來了收入與榮譽,也逐漸成為他所在的懷遠縣白蓮坡鎮邵王村部分村民增收的“聚寶盆”。
“今年肯定是大豐收。小龍蝦已經豐收了,預估水稻畝產能上1200斤,比純稻田略低一點,但是糧食品質、綜合收益要更高?!睆埓哼B喜滋滋地給記者算著賬:皖浙農業公司預計水稻年產值超過500萬元,小龍蝦年產可達180噸,產值420萬元,此外還培育了優質蝦苗2000萬尾,產值100萬元,合計一年的總產值能超過1000萬元。
“張老板自己干起來了,確實沒忘了咱?!闭龥_洗蝦籠的脫貧戶陸中超說,自己身體不好,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幾畝地,自己種力不從心,對外流轉心里又有些不安?!八紒硐肴?,最后決定給春連搞,周邊土地每年流轉給七八百元,他給一千元,另外只要能干點活、愿意來干活的,對我們也比較照顧,別人來干活一天給八十塊,我們這些家里條件不行的,一天能給一百塊?!绷鬓D土地的收入加上每月兩三千元的工錢,讓很多陸中超這樣的脫貧戶的收入漲了一大截。皖浙農業承包的土地覆蓋三個村莊,雇傭著長期農業工人20人,季節性的短期用工40人,其中脫貧戶10人,幫助提高其家庭成員每人增收5000元/年。
9月23日,五河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四屆五河螃蟹節,漁民跳起螃蟹舞。
與產量相比,更讓張春連驕傲的是自家農產品的品質得到認可?!?020年全國稻漁綜合種養優質漁米評介粳米組金獎”的獎杯,被他放在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2020年已經通過水稻綠色食品認證,今年他們正在申報水稻有機認證。為了形成規模、培育品牌,帶著鄉親們一起走致富路,皖浙農業還在建設小龍蝦良種基地,帶動周邊近八千畝稻田的種植戶也開展稻漁綜合種養。而下一步的發展中,建立交易市場、建設水稻加工配套設施和中型冷庫等延長、優化產業鏈的舉措,都已經提上了日程。
不過,這些都還不是張春連日程表上最“要緊”的。最讓他上心的,是入黨的事兒。為啥這事兒這么急呢?“這些年,從自己在外面打拼,到看準了家鄉的好政策回來創業,這一路走來,真是覺得黨的政策給發展指出方向,黨的引領就是咱產業的主心骨?!睆埓哼B說得真誠。自成立公司,從幫助流轉土地,到技術指導,種、產、銷的全過程,從市農業農村部門一直到村黨支部,都幫他操著心、出主意想辦法,讓張春連感受到黨的恩情。就在6月初,在企業將5000斤大規格鱉種投放到50畝稻蝦養殖田塊中時,市農技推廣中心、市水產中心,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技推廣中心、縣水產中心以及白蓮坡鎮的相關專家聚集在塘口邊,現場調研指導?!盀樯赌塬@金獎?剛開始搞的時候農技中心的專家就給我說過,稻漁種養要在水稻的品質、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打造農產品地理標志、有機農產品標志、綠色食品標志三標產品,才能提升產品科技附加值。我一直記著呢?!?/p>
而在銷售端,懷遠縣委黨校黨旗領航形象專柜也將皖浙公司的產品納入,大力推介讓很多入選黨旗領航的特色農產品熱賣,皖浙公司的產品銷量在這樣的支持下提升了兩成多。念黨恩,跟黨走,第一年的豐收之后,張春連就在公司建立起了黨支部,現在支部有3名黨員,公司里沒入黨的年輕人都想入黨,支部還專門設立了學習室,供大家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拔易约壕头浅O肴朦h,覺得光榮,也能繼續鞭策自己,去年我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還在接受組織考驗?!?/p>
“稻漁綜合種養串聯起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稻漁共生互促,一田兩收或多收,逐步形成了增效、提質、生態的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卑霾菏兴a中心副主任湯二紅介紹。通過實施科技種養,致富能手帶頭示范的方式,引導村民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參與稻漁綜合種養,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綠色生態效益的雙豐收。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稻漁種養面積近12萬畝,其中百畝示范點100個、千畝示范片17個、萬畝示范區1個,創建小龍蝦規模繁殖基地9個。
穩糧有“稻”,增收有“漁”。
不僅穩定了糧食產量,還改善了稻田土質,更能夠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稻漁綜合種養的蓬勃發展兼顧了糧食安全和農業效益。市農業部門月初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市全年糧食生產首戰告捷。夏糧實現“十八連豐”,夏糧總產達151.21萬噸,同比增長1.52%,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堅實基礎。夏播水稻種植面積191.56萬畝,玉米種植面積205.24萬畝,大豆種植面積32.3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6.25萬畝,其他谷物種植面積3.7萬畝,其他夏播農作物37.6萬畝,共計476.67萬畝,增幅2.32%。與此同時,年初至8月底,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78681噸,比去年同期增加4.09%。
豐產豐收 產業帶來幸福
把3歲的二胎寶寶送去幼兒園,郭澤蓮騎著電瓶車,轉了個彎,不到5分鐘,來到了為她帶來生計的工廠——位于五河縣大新鎮郭府村的明侯故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消毒后穿上制服、戴好口罩手套,她進入豆制品生產車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位幾年前還在南方打工的40歲二胎寶媽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年紀逐漸大了,也沒有什么過硬的技術,在外面一個月也就只能拿個三四千,現在村里就有能上班的廠,那肯定還是在家好?!惫鶟缮徴f著,眼里滿是對孩子和家庭的眷戀。如今她就在家門口工作。照顧好孩子,五分鐘就能切換到工作狀態,而月收入,也已經達到了3800元。此外,干凈整潔的工作環境、較低的勞動強度也保障著她的幸福感。
“我看報紙上天天說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我覺著吧,我這是不是也算帶著點小產業轉移回來了?”明侯故里食品公司的負責人,軍人出身、身材魁梧的呂二慶笑呵呵地對記者說。身為大新鎮人,他是中共黨員、退役軍人,2016年從部隊轉業后開始從事糧食收購、食品加工等相關方面的工作,在蘇州等地取得了不錯的發展,積攢了豐富的經驗和銷售渠道。豆制品加工和銷售,就是他的“強項”之一。
而在家鄉大新,大豆是鎮里的重要作物之一,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年產大豆超150萬斤,但因為沒有產業帶動,一直都是直接出售,農產品附加值十分有限。2020年4月,呂二慶得知家鄉想延長大豆產業鏈,正在謀劃建設豆制品生產加工廠房,他放棄了經營良好的事業,回到家鄉創辦企業,從頭發展。目前正在生產的一期,主要從事豆制品及淀粉制品生產加工,具體食品包括香干類、百葉類、小豆餅、蘿卜丸子等。搬遷了地址,為了順暢向原先的客戶供貨,呂二慶投入數十萬元購買了冷藏車等設備,“用地等成本減少,但交通儲藏成本增加了,算下來基本差不多吧?不過作為一個黨員,咱不能光說怎樣對自己最合適對吧?讓咱鄉親們得到實惠,我覺得也很重要?!?/p>
經營一年,這家企業的年產值達2000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9萬元。帶動周圍群眾就業25人,月均收入4000元。由于自己有穩定的銷售渠道,企業每天消耗大豆6000斤以上,每年要在周邊收購大豆4000噸、蘿卜500噸,大新全鎮的大豆已經不夠企業的消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讓二期廠房的建設緊鑼密鼓地加速進行,11月建成后可生產速凍調理食品如雞排、雞柳、肉丸子等,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2萬元、新開發就業崗位40個。黨員呂二慶在經營過程中也越來越感受到黨組織對自己發展的大力支持,“一期、二期的土地都是支部幫著協調的,不然我離家這么多年了,很多人都不是太熟悉了,哪能搞得定?這么受關心、受關注,我能不加油干么?”
“這塊土地原先被村民們占用,這個劃一塊曬曬糧食,那個劃一塊喂幾只雞,為了發展這個產業,支持他回鄉創業,支部里黨員主動去勸說村民騰出土地,很是費了一番功夫。二期建設中,由于生產必需,廠房在原有已劃出地塊之外又向外擴建了2米,呂二慶同志又和我們兩委一班人一起去反復做工作,終于爭取到村民的理解?!惫逯Р繒浌w告訴記者。
“這個企業的進駐有效提升了我們農產品的附加值,推進產業鏈前延后伸,對鄉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穩崗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贝笮骆偢辨傞L高琪程表示。
在呂二慶依靠自身渠道為本鄉本土帶來產業的時候,全市的農業產業化也在深入推進著——僅去年一年,我市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的省、市資金就達1.09億元。懷遠縣萬華板材20萬噸秸稈處理項目、五河縣眾興菌業4萬噸食用菌生產加工項目、固鎮縣廣西桂柳10萬噸禽制品加工項目、新希望六和200萬頭和上海鵬欣100萬頭生豬產業一體化項目等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遍地開花,拉動著我市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完)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