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江海/文 劉晨/圖
■話題背景
社會治安好,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強。蚌埠曾多次獲得全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先進市稱號,許多人也切身感受到近年來蚌埠的社會治安形勢越來越好。警察是維護社會治安,推進平安蚌埠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先進稱號的獲得,離不開許多奮戰在一線的基層民警、輔警。他們進社區,摸民情,做好事,解民憂,抓壞人,防疫情,把許多瑣碎繁雜的具體事務處理得妥妥的,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天,走進黨報會客廳的是我市兩位優秀基層民警的代表,一位是蚌山公安分局青年派出所社區民警李仁強,一位是五河公安局巡防大隊輔警申通。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了解他們。 徐懷明
記錄工作日志成為李仁強從警18年來的習慣
【人物簡介】李仁強,男,1968年5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市公安局蚌山分局青年派出所民警,一級警長,一級警督。53歲的李仁強,從警18年來,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1500多起,為群眾提供13100多次咨詢服務、4350多次便民服務,做好事3200多件,2016年獲評第五屆蚌埠市道德模范,還陸續獲得中國好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安徽省優秀人民警察等諸多榮譽。
“四勤四事四力”工作法全市推廣
深讀周刊:您今年53歲了,從警18年來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1500多起,為居民做了3200多件好事。您圖啥?
李仁強:我是社區民警,為轄區居民守護平安是分內之事,必須做好。你不知道,在同樂園社區,聽到居民遇到難事時說:“有事找仁強!”我心里別提多舒坦了。
想為轄區居民守護平安,我就得摸清轄區常住人口數,需要逐戶逐人核對信息,一次全面核對,我得跑30棟居民樓、110個單元、2262戶,平均每個單元要進出30趟。記得有一次,我在入戶走訪時,下樓時一腳踏空,扭傷了左腳踝,腳背腫得像“饅頭”,老婆勸我別跑了,歇一歇,可任務不等人,我還是堅持拄著拐杖入戶,沒請一天假。
你看到我這個警民聯系卡沒有?這卡片,是我必帶的隨身物品,也是我自己設計的,上面不僅有我本人和警務室的聯系電話,還有開鎖換鎖、下水管道疏通等便民服務電話號碼。老百姓找我,不一定是有警情,也有可能是家里水管漏了、門鎖壞了,警民聯系卡上多些老百姓過日子用得上的電話號碼,方便群眾。所以,我在社區里遇上還沒有警民聯系卡的居民,我就掏一張給他,叮囑他收好了,以后有事隨時找我。
深讀周刊:我們從市公安局了解到,這些年,你跑遍了轄區每一戶居民家,提起任意一戶居民,你都能準確說出這戶人家的情況。正因如此,你總結出“四勤、四事、四力”社區工作法,已經在全市派出所推廣。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工作法嗎?
李仁強:其實說起來也沒啥,你看我這個工作日志上記的內容:韓某某,3403111982……,聯系電話1835527……這是我在社區里走訪時,發現小區新搬進來一戶居民,找他聊天記下來的。我把居民當親朋好友,他們也和我親,問啥說啥,有啥說啥,就這樣,我才算是真正沉入社區,在實踐中提煉出了“四勤、四事、四力”社區工作法。
這個工作法,說白了訣竅就一點:真心為民?!八那凇本褪乔谂?、勤問、勤記、勤核對;“四事”就是指我每天必做的“四件事”:下社區巡邏、上網查看報警記錄、到居委會溝通情況、給群眾發放“警民聯系卡”;“四力”就是親和力、感染力、說服力、公信力。后來,這一工作法被市公安局命名為“全市公安機關三項重點工作暨‘三項建設’優秀工作項目”。
18年,記下196本工作日志
深讀周刊:據了解,18年來,您在工作中記下了196本、230余萬字的工作日志,對居民身份信息、聯系方式,乃至于精神疾病患者、空巢老人等重點人員信息,詳加記錄。請問,您是怎么做到的?
李仁強:我是社區民警,只要上班,就要和轄區居民打交道。在接觸和溝通中,不對社情民意了如指掌、對居民訴求心中有數,這工作還怎么干?
所以,我覺得自己就應該對轄區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得熟悉,就得做個“社情通”。為了做到這些,我就天天記、月月記、年年記,把手里的記錄本當成“寶貝”,在上面記錄大量信息,有轄區居民身份信息、聯系方式、婚姻情況,也有涉及特殊事項等信息;有精神病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重點人口信息,也有參與調解處理矛盾糾紛、回答居民各種問題的咨詢記錄??偠灾?,只要我覺得對工作有幫助的,我都會記下來。
深讀周刊:記下196本工作日志,對你的工作有哪些幫助?
李仁強:我給你說個事吧,去年2月15日,因為天氣寒冷,還連著下了幾天的雪,我就想起來工作日志上曾經記下過的一條信息:93歲的侯奶奶說過,她家廚房、客廳,遇上雨雪連陰天,有時候有點漏水。我趕緊帶著輔警上門去看,侯奶奶家果然漏水了,她不敢開燈,也不敢下床,就縮在床上被窩里忍著。
我趕緊和輔警一起幫她掃除屋里的積水,然后幫侯奶奶聯系樓上的房東、租戶,商量好等我明天下班,到侯奶奶家協商解決問題。第二天一大早,交接班后,我又來到侯奶奶家,安撫老人后,幫她聯系解決了樓上住戶下水管道漏水的事。直到現在,侯奶奶看到我都非常激動,夸我是個為人民服務的“好警察”。
當警察18年了,我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1500多起,為群眾提供13100多次咨詢服務、4350多次便民服務,做好事3200多件,你說,想做好這些事,哪一件離得開那196本工作日志?
“守護轄區平安,是我的分內事”
深讀周刊:老小區的防范基礎薄弱,要把“問題小區”打造成“平安小區”,必須把群眾發動起來,只有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開展鄰里守望,社區安全防范工作才能有新的突破。在這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李仁強:2015年8月15日中午,我在日常巡邏中,發現轄區一棟居民樓7樓發生火災,我趕緊沖上樓挨家挨戶疏散居民,又跑上跑下幾十趟端水救火,成功延緩大火蔓延速度,為消防救援贏得寶貴時間,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但是,這件事后,我真是覺得社區安全防范工作,必須常抓不懈,必須全員參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就發動群眾積極開展鄰里守望,依托社區綜治力量,調動整合社區網格員、小區保安、志愿者等資源,組建社區網格巡邏隊,投入治安防控工作,在重點時段進行守護巡邏,就這樣把防范基礎薄弱的老小區打造成了“平安小區”。
后來,我還通過發放“警民聯系卡”,把防范觸角伸到社區每個角落,社區只要有“情況”,我肯定能第一時間獲得最新信息。同時,通過“懇談會”、“相約警務室”、“法律法規進校園”等活動,向社區居民宣傳防電信詐騙、防火、防盜知識,和轄區居委會、學校等單位一起努力,打造和諧平安社區。
深讀周刊:最近,國內部分地區陸續發現陽性確診病例,疫情風險等級再次調整,為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作為社區民警,你做了哪些工作?
李仁強:你看我這個記錄本上記的,家住奮勇街25號的一位大娘,今年60多歲了,兒子是1994年出生的,娘倆都不愿意打疫苗。我已經去他們家做過一次動員工作了,等兩天,娘倆要還是不愿意打,我就還得去,娘倆啥時候打針,勸說啥時候結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是主動請戰沖上防疫一線的,除了干好日常工作,我幾乎每天都在利用社區民警優勢,積極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強化群眾防范意識;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摸排,及時登記人員信息,為防疫工作提供精準信息資源;追蹤確診、密切接觸者,防止疫情擴散;配合街道、社區開展說服、訓誡等聯防聯控工作。
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難的就是有些居民不理解,有的不戴口罩還到處跑,遇到有人勸阻,就鬧情緒、發脾氣,甚至把矛頭指向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有的是密接者,但就是不愿意去隔離點。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先宣傳政策,再說清利害關系,及時化解矛盾,讓不戴口罩的戴上、到處跑的安心在家、密接者被安全送到隔離點,總之,想守護社區平安,做好疫情防控,就是我這個社區民警的分內事。(完)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